我們不想要被討人厭,
也不想要在學校或社會裡交不到朋友,
在這樣的情況下,
有些人會容易變成「過度善良」的人,
他們總是對別人所提出的要求或乞討盡可能配合,
即使那些要求本來就不合理。
為什麼那些人一定要這麼做?
這樣留住的朋友能算朋友嗎?
我們真的需要委屈求全去迎合別人嗎?
心理學專家萊斯巴巴內爾曾經提出一個理論,
他表示那些待人過於善良的人,
一生中感覺空乏、被侮辱和焦慮的機率遠超其他人,
原因是他們害怕自己被排斥、不被接納而選擇了妥協。
他們的人格意識可以解讀成:
感性、敏銳當立場不鮮明,
無法堅持自己的觀點,
很容易被別人看法牽著走。
對他們來說,無法拒絕別人的要求,
是因為害怕自己拒絕了之後會不被別人認可,
即使大部分這些要求的自我感覺和體驗都不是很理想,
他們也在所不惜。
在他們的心目中,
這是一個非常明確的界限,
如果越界就會讓自己心理上很不舒服,
這類人大部分都是被社會長時間壓抑,
導致失去了判斷界限的能力。
會變成這類「過度善良」的人,
有些是因為原生家庭的緣故,
或者宗教因素等其他原因,
他們長時間處於這樣的環境當中,
導致他們會將自己的價值和利益放在社會與公共價值後,
他們的想法是:
「我只要滿足了公眾利益、遵守社會價值觀,自己就可以過得更好。」
當他們獲得了佔便宜的人一些空乏的讚美後,
還會讓他們以後要繼續犧牲自我的想法更加堅定。
實際上他們所做的付出,
遠比這些人給予的讚美來得多,
可是過度善良的人已經無法聽進否定的聲音,
他們害怕其他人對於他們不友善的言論,
為了得到別人的認可寧可不斷放低自己,
最後甚至到了卑微的地步,
雖然深陷其中卻也無法自拔。
我們身旁的很多人都有這樣的人格,
這個社會總是過度推崇道德觀、集體感、宗教教義的人群團體,
導致他們忘記自己的需求,而只在乎別人的需求,
漸漸的讓自己不快樂,越來越失去自我。
自己是否也身陷這樣的情況了,
如果是的話,就好好思考吧,
這是你真的想成為的自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