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論不是宿命論
文:源龍法師
因果法則是我們這個世界的最基本的規律,但是因果不是宿命。什麼是宿命論?簡單說就是今生的一切一切都是我前世的業力的招感,我現在無論幹嘛都無所謂了,生死富貴都是前世定好的,從而否定了現生的行為價值,否定了現生的努力的價值,也就是把現生的因緣全抹煞了。
不過大家想一下,要真是這樣的話,那一個小孩子出生以後身體倍棒,但是在成長過程中由於不當的飲食,不規律的生活導致了生病這能說是前世註定嗎?如果可以說是前世註定的,那強盜搶劫奪來多財物也是前世註定的嘍?如果什麼都是前世的業力招感,那每一個國家都不需要法律了,這就不合理了。因果理論是徹底反對這種抹煞現生努力的宿命論的。
般若中觀學派中《百論》就對這種宿命論進行了嚴厲破斥。我們若正確的認知因果,是可以改變我們自己的命運的,儘管我們有時候對於一些事情仍然沒有辦法選擇,但我們可以通過我們能夠做到的那一部分的因緣改變我們的人生歷程。
那麼再跟大家分享一個問題,剛剛有講「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那麼種瓜一定百分之百得瓜,種豆一定百分之百得豆嗎?請大家一起思考一下。
要真是這樣的話如果最後「顆粒無收怎麼辦?」所以現實中的很多條件是能夠讓最終的果發生改變的。大家想一下,即使當時那顆種子發芽長成了一顆秧苗,我們中途停止給它澆水施肥,它最終也會顆粒無收。在《地藏經》裡面有講到很多種因果現象,例如「殺生者,得宿殃短命報;竊盜者,得貧窮苦楚報」等等……其實都不過是佛陀囑咐我們不要去造作惡業,因為惡因惡緣都成就的時候,肯定會得到惡的果報。
佛陀在《大寶積經》也開示說:「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所謂「菩薩畏因,眾生畏果」,佛陀當然希望我們能夠從根本上就斷了能夠結成「惡果」的因,所以佛陀在《遺教經》裡面說:「苦若滅者,即是因滅,因滅故果滅。」
《地藏經》還告訴我們可以「稱念諸佛名號,讀誦大乘經典,多行布施供養」等等方式,不斷的積善修福來種下善的因以期將來成就善的果,教導我們創造各種積極的向上的條件,從而改變我們的命運。再跟大家分享一個故事:
《沙門果經》裡面講,佛陀時代有個阿闍世王,他是中印度的強大的國家摩羯陀國的國王,他當時因為受到提婆達多的蠱惑,篡奪他的父王頻婆娑羅王的王位,把父王關進監牢,最後又殺死他的父王,但是後來呢,他經過自我反省之後很懊惱,很後悔,茶飯不思,寢食難安。後悔怎麼辦呢?沒辦法了他去找佛陀,他把情況一說,佛陀悲智無礙,就接受了阿闍世王的懺悔,並且給他宣講了一遍《沙門果經》。等阿闍世王離開之後,佛陀向弟子解釋說,阿闍世王如果當初沒有殺死父親,而能夠坐著聽聞這部經的時候,他將能夠證悟「須陀洹」的道果,阿闍世王的未來也將會完全不一樣。
再看我們現實生活中,我們有時候固然沒有辦法選擇自己的家庭出身,但是我們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奮鬥改變命運。假如我們天生體質柔弱,那麼我們可以通過加強體育鍛煉,增強我們的體質,避免疾病的發生。有時候我們沒辦法改變周圍的環境,但是我們可以通過自身的改變,釋然一些,豁達一些,平靜祥和一些,必然能夠應對百般的人生問題。所以說因果並不是宿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