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與頭等艙的距離
差的不只是錢」
一個暴發戶,
無論現在多麼有錢,
都無法融入上層階級的圈子
他們缺少的不是財富,
而是一種「富人思維」…
一個人想要變富有,
首先不是要變得多有錢,
而是在要先變‘值錢’,
才能賺到錢
作為金融理財顧問,
為了充實自己的知識面
和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
少不了參加各種相關的學習講座
那天到深圳去聽陳凱律師演講
關於“財富傳承與法律的關係”
講完後,他問了一個問題:
“你知道如何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富有嗎?”
我腦袋裡想了各種詞語:
勤勞、節儉、務實、上進……
結果他說:
“想要讓自己變得更富有,
答案只有一個,
就是,跟有錢人打交道”
全場人員哄堂大笑
笑過後,細細想來:這,不無道理
我們大多數當中之所以沒能成為富人,
是因為我們的思維模式跟不上富人的腳步
所謂的跟有錢人打交道,
是要學習他們的思想格局和人生高度
但窮富之間的距離或區別究竟在哪裡?
對待金錢的思維方式、
看待問題的角度、
理財的方式和對待人生的選擇問題
但這四種區別,
歸納起來無非一種:
富人對待事物的思維
是趨向於積極主動
而且樂觀向上的
而窮人的思考方式
往往被動、悲觀和僥倖的…
一、「不同的人生規劃,
拉開人與人之間的距離」A和B都是公職人員,
他們家庭經濟背景差不多,
家庭結構也很相似
在15年時,兩人同時看中了
位於深圳龍崗的一個大樓,
打算買入做投資用,
首付50萬左右,
而分期後每月1萬左右
這種支出對雙方家庭來說
完全都是沒有問題的
但因為選擇方向的不同,
兩人的投資收益上產生了巨大的差異
A朋友最終選擇了
用幾十萬換了一輛新車,
他認為:現在有房子住,
無需給自己太大的供房壓力
B朋友則覺得:
自己在能夠負擔的基礎上,
稍微有點壓力是沒有問題的,
主要是看投資前景,
所以最終選擇了買房
幾年過後,
A的車貶值不少,
但B的房子卻直線升值
在上面的事例中,
明顯看到:
B比A心裡更渴望富有,
所以不計較買房後的壓力和付出,
賺錢的行動能力也更積極主動
不同的人生規劃,
拉開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二、「真正的富有,
發生在行動之後」窮人的思維是量入而出;
富人的思維是目標導向
窮人的思維首先考慮:
我的存款多少,
每月薪水多少,
家庭支出是否有盈餘,
總觀三種情況後
再去考慮是否應該去買房
而富人的思維考慮的是:
買房這件事是否一個必須的合理目標?
如果是,需要多少錢?
再想,錢夠不夠?
如果不夠,如何解決?
思考你身邊經歷過的事,
當你面對一個重大決策時,
你是先想“我怎樣才能做到”,
還是先想“我能不能做到”
一個人的目標導向越清晰,
他的思維就越開闊,
行動力也就越強
正如李笑來老師所說:
“如果我想要賺更多的錢,
首先我會想,
我怎麼變得更值錢”
而不是帶著懷疑的思考:
「以我的能力,
我能賺這麼多錢嗎?」
真正的富有,
發生在行動之後三、「目標遠大,
不計一時之得失」同事分享她自己的小故事:
她的一個准客戶要到澳門參加會議,
但中途因為某些原因
會在香港呆一個下午處理事情
考慮到准客戶家鄉遠在東北,
難得來一趟香港
於是,同事建議准客戶在處理完事情後
儘量留一點時間,
順便到公司驗證簽單
這個准客戶其實通過平時與同事的微信交流,
對產品已經瞭解得非常清楚,
也有意向配置這邊產品,
但就是時間比較緊張:
因為既要配合准客戶處理事情的時間,
又要配合公司驗證處的下班時間
客戶一時也拿不准自己的時間安排,
所以只是給了含糊的回應:
看情況吧,應該可以吧
在這種情況下,
同事自然是處於被動狀態,
但她還是對客戶承諾,
自己會在4:00準時到公司地點等他
作為一個媽媽,
她自己要在3:00先去學校
把孩子接到補習班
她的計畫是:
接完孩子,順路坐公車到公司,
時間就差不多了
可是,中途出了個小差錯,
接完孩子後,
發現自己的手機遺漏在了家裡
糟糕,沒有手機,
如何與客戶取得聯繫?
於是,急忙趕回家去拿手機。
回到家門口,
才發現自己的鑰匙也鎖在了家裡
這時候,
離約定客戶的時間所剩無幾了,
她有三個選擇:
一、放棄見客戶的計畫
二、走15分鐘的路程到她的表姐家拿後備鑰匙
三、用5分鐘在家旁邊的街角處找開鎖人員,
但是需要300元的開鎖費
最終,同事選擇了第三種方案,
而後又花了200元打的到公司
結果是,有驚無險,
趕在公司下班前一分鐘順利簽單成功
我們在談論這件事時,調侃同事:
“其實,你用500元
去買一個不確定的東西
(客戶不一定真能到達公司簽單)
而且,即使簽單成功,
客戶的單還是比較小的,
你扣除其他應酬費、贈送費之類
也是所剩無幾了
為什麼你還願意如此付出?”
同事告訴我們:
一、答應過別人的事一定要做到
(約定4:00公司等他),
不管對方是否過來;
二、做大事者不貪圖那點小利,
雖然我並不能從她身上獲益,
但也許她這棵小樹背後是一片茂密森林;
三、作為一個專業的理財顧問,
先從對方的保障出發
不也是我們自己應有的職責嗎?
我們聽完後,
從她身上看到了標配的富人思維:
一、真誠守信、永遠做好自己
二、目光遠大、不計較一時得失
三、願意通過幫助他人來成就自己,
而且行動力極強
四、「最好的習慣是學習習慣,
最強的能力是學習能力」富商李嘉誠並非什麼大學生學歷背景,
他小時候家境貧寒,
上到初中就被迫失學
15歲時父親去世,
也因此負擔起整個家庭的生計
但他終其一生都一邊工作一邊學習
他曾經對記者說過:
「今天的商業王國靠的是知識,
今天的成功靠的是學習」
時至今日,90歲的李嘉誠
每天仍然保持兩種習慣
一是睡覺之前一定要看書;
二是晚飯之後,
一定要看英文電視
因為,要學習,要終身學習
出來混,一個人的學歷很重要,
但是比學歷更重要的是
終身學習能力
及學習帶來的思維整合能力
你的知識越豐富,
能力越強,
能看見並抓住的機會就越多
巴菲特說:
「每個人終其一生,
只需要專注做好一件事就可以」
而讀書和學習,
更是巴菲特堅持了一生的習慣和信仰
他每天絕大多數的時光,
都是獨自一人在自己的書房或者辦公室靜靜的度過
他每天就坐在那裡閱讀和學習
時光靜靜流逝,
他從年輕人變成白髮蒼蒼的老人,
六十年如一日
關於巴菲特讀書之多這一點,
他的合夥人查理·芒格曾經評價過:
“我這輩子遇到的來自各行各業的聰明人,
沒有一個不每天閱讀的,
沒有,一個都沒有
而沃倫巴菲特讀書之多,
可能會讓你感到吃驚,
他是一本長了兩條腿的書”
終生閱讀和學習的巴菲特,
即使在84歲的高齡,
還掌管著全世界最大的投資公司,
保持著敏銳的大腦和思維,
以及對工作和生活的熱愛
一個人只有嚴於律己,
長年累月的專注於做好一件事情,
並且堅持終生讀書學習,
才能享有隨之而來的
成功、榮譽和財富…!